按鈕側欄
シルバーの種類(純度など)

銀的基礎知識

銀是一種非常柔軟的金屬。
100%的銀因為太過柔軟,容易產生刮痕或凹陷,且耐磨性較差。
此外,若太過柔軟,加工如雕刻等也會變得困難,這也是一個缺點。
因此,通常會將純銀與其他金屬混合,使其更易加工且更具耐久性,作為銀合金來使用。
所混合的金屬稱為割金,一般來說會被使用。

金的純度通常以18金、14金等24分率來表示,但銀則多以千分率(per mille)來表示。
在古董銀器中常見的純銀(Sterling Silver)為925/1000(92.5%)

除了使用銀合金之外,還有稱為Silver Filled或Silver Plate的產品,是在其他金屬表面鍍上一層銀。
這類產品不僅比僅用銀合金製造的更便宜,還能製造出因耐久性問題無法用銀合金製作的物品。

 

銀的純度種類

純銀(Sterling Silver,925/1000)

這是英國銀製品中最常見的純度。
在英國,從14世紀起成為法定標準,直到1920年英國的銀幣都是用純銀鑄造。
英國貨幣的正式名稱至今仍為「Sterling Pound」。
Sterling(純銀)有「真正」、「可信賴」的意思。

「純銀」這個日文原意是指「99.9%以上純度的銀」,但因為沒有適合表達Sterling Silver的日文詞彙,在日本的西洋古董界,只要純度達到Sterling Silver以上,通常都會標示為「純銀」。

布里塔尼亞銀(Britannia Silver,958/1000)

在英國,約1697-1720年間,這是用於銀幣鑄造的法定純度。
但因為太過柔軟不易加工,後來又改回原本的標準。
有時也會將95%(950/1000)純度的銀統稱為布里塔尼亞銀。

硬幣銀(Coin Silver,900/1000)

英國、德國以外的許多歐洲國家,銀幣多以90%純度鑄造。
常見於英國、德國以外的銀製品。
瑞士、美國製的銀懷錶錶殼等多為硬幣銀。

大陸銀(Continental Silver,800/1000)

主要在德國使用,因此有時也稱為「德國銀」。
但後述的「洋白」有時也被稱為德國銀,為避免混淆,本店統一稱為大陸銀。
不過,有時也會將英國以外的歐洲大陸銀製品統稱為大陸銀,這種情況下純度會因製造國而異。
因為割金(銅)的比例較高,耐久性較佳,但有時會出現稱為綠鏽的藍綠色銅鏽。

 

Silver Filled、Silver Plate

Silver Filled(銀包)

以黃銅等合金為芯材,外層包覆約總重量1/20的銀合金(壓合)。
銀合金多為純銀,重量比例依產品而異。
比Silver Plate的銀層厚很多,幾乎不會剝落。

Silver Plate(電鍍銀)

稱為EPNS(electro plated nickel silver),是在鎳合金上以電鍍方式鍍銀。
其歷史相當悠久,從1830年代開始製造。
也有稱為EPBM(electro plated Britannia Metal),是在布里塔尼亞金屬(錫合金)上鍍銀。

雪菲爾德鍍銀

不是在鎳合金上,而是在銅上鍍銀。
約1742年,由英國雪菲爾德的刀具工匠Thomas Boulsover發明,因此得名。
在電鍍技術引進前的「Old Sheffield」是以加熱壓合銀片製成。
Old Sheffield經拋光後變薄,露出銅色的部分具有獨特美感,深受古董收藏家喜愛。

 

其他

鎳銀

由銅、鋅、鎳組成的合金,也稱為「洋白」、「洋銀」、「德國銀」等。
日本的500圓硬幣等就是這種鎳銀。
因為呈現銀白色,常用於餐具等,但不含真正的銀。

錫合金

又稱「白目」、「布里塔尼亞金屬」,是以錫為主成分的古老合金。
除錫外還含有銻、鉛、銅等。
熔點僅250℃,易於加工,歷史悠久,據說至少有2000年以上。英國自14世紀起就有相關公會(Guild)。
雖然顏色類似銀,但同樣不含真正的銀。

尼耶羅

由銅、銀、鉛等組成的黑色合金,是一種鑲嵌於雕刻溝槽中的裝飾技法。
因為銀與黑色的對比美觀,常用於銀製品裝飾。
特別是俄羅斯(基輔大公國)的尼耶羅裝飾品最為有名。


總結

銀因各國歷史與用途不同而有多種種類。
並非純度越高就越好。
此外,銀(Silver)既可指物質,也可指顏色,因此用詞上容易混淆。
雖然有時意義不明確或混用,但了解這些詞彙後,會讓你更享受古董銀器的樂趣。

 

標記:

分享:

發表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