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與古董
由 WATANABETAIGA 發布

有些古董物品含有現行法律限制使用或進口的材料。
其中一項規定就是名為「CITES」的國際條約,該條約使得像牙、玳瑁等古董的進口變得非常困難。
在本文中,我們將解釋《華盛頓公約》的內容以及其中禁止的資料。
1. 什麼是《華盛頓公約》?
其正式名稱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是一項旨在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國際公約。
這個名字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它在 1973 年在華盛頓特區被採用。
該條約旨在透過規範瀕危或受威脅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來保護物種。日本於1980年加入該條約,並透過國內立法履行條約規定。
CITES 不僅管制活動植物,也管制由它們製成的產品。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根據物種保育的需要,將物種分為三個「附錄」。
附錄一:列出了最瀕危的物種,一般禁止商業貿易。
附錄二:包括目前沒有滅絕危險,但如果不規範貿易,未來可能滅絕的物種。可以進行商業貿易,但需要獲得出口國的許可。
附錄三:包含某些國家需要其他國家合作在其境內保護的物種。可能需要出口國許可證和證書。
*這些附件將定期審查並根據需要進行修訂。
2. 限製材料
西方古董可能含有《華盛頓公約》管制的材料。我們將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象牙

象牙由大象的獠牙製成,因其美麗的光澤和易於加工而被用作各種裝飾品的材料。
它常用於手杖手柄、家具和盒子上的鑲嵌物以及雕刻品。
然而,為取得像牙而偷獵大像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目前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嚴格管制。
・玳瑁色

玳瑁由海龜的一種——玳瑁的殼製成,具有獨特的圖案和光澤,可用於製作裝飾品和工藝品。
它常用於梳子、眼鏡框以及裝飾傢俱和盒子。
玳瑁也瀕臨滅絕,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
・玫瑰木、桃花心木

玫瑰木和桃花心木都是優質木材,用於製作家具、樂器等。
伐木業不斷發展,一些物種現已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監管。
有多個品種,但「巴西玫瑰木」被列在附錄一。
自 2019 年起,樂器有一些例外。
・其他材料
除上述之外,鱷魚皮、蛇皮、珊瑚和某些動物的毛皮也可能受到CITES的管制。
3. 進口到日本的注意事項
原則上,禁止商業進口任何含有附錄一所列材料(如像牙、玳瑁或巴西玫瑰木)的物品。
但是,如果能提供證據證明該物品在被列入CITES附錄I之前就已存在(在公約適用之前獲得),則可以進口。
CITES 於 1975 年頒布,因此在該日期之前製造的古董似乎不在該公約的保護範圍內。
然而,就古董而言,它們可能在某個時候被修復過,因此很難證明這些材料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公約》生效之前的時期。
如果貨物證明所需文件有任何缺陷,將被海關扣留,無法進口。
另外,請注意,附錄中列出的玫瑰木、鱷魚皮等可能因特定品種而異。
在古董中,即使不是主要材料,一些非常小的部件也可能含有受《華盛頓公約》管制的材料,例如像牙。
例如,夾在茶壺把手之間的小部件,可以防止熱量傳遞。
進口此類茶壺時,必須將原有的零件拆下,換成水牛角、樹脂等不受限制的材質的零件後,方可運出。

即使您購買了個人使用(而非商業目的)的物品並將其作為紀念品等帶回日本,如果您沒有辦理適當的手續,您可能會被禁止入境。
如果該物種在受到《華盛頓公約》管制之前進口到日本,或透過正當程序進口,則可以在日本境內買賣。
然而,即使是像牙、玳瑁等材料的國內貿易也受到《物種保護法》(相當於《華盛頓公約》的日本法律)的限制,經營此類物品的企業必須在政府註冊。
概括
象牙、玳瑁等古董的進出口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管制,禁止以商業目的進口,或需要經過複雜的手續。
因此,我們一般不處理由此類材料製成的古董。
所涵蓋的材料和法規的內容將來可能會發生變化。
如果您有任何疑慮或問題,請聯絡相關部門以取得準確資訊。
標記:
分享: